行会缺位反倾销案的佛山样本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

日期:2005-06-20   作者:管理员

本报见习记者 刘浏 佛山报道
  
  商务部目前已经制定出相关的法律草案,并上报到国务院,其核心内容就是行业协会的法律地位。
  
  叶中平的孤独痛苦
  即便是此时此地,听众席里的叶中平,仍是被积累了两年多的孤独痛苦所深刺。
  叶中平,是佛山顺德恒业公司(后简称恒业)的董事长,主营之一是烫衣板生意;而此时此地,则是指6月11日的佛山宾馆:由佛山市政府与南方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中国(佛山)反倾销高峰论坛”正在此间举行———商务部官员,反倾销领域学者律师,行业协会代表,珠三角纺织、家电和家具业的企业负责人拥挤一堂。
  看着主席台上持续应答着的龙永图,望向第三排座位上佛山、广东乃至全国的行业协会代表,再左右旁顾无数的像他一样坐立不安、举手做提问示意的企业家,叶中平告诉自己,“原来我的痛苦,已经是那么多人的痛苦。”
  叶的痛苦,不是由于近期不断炽烈的中美、中欧贸易争端,而是开始于2003年6月底:那时,美国对中国烫衣板发起反倾销调查,而恒业就是其主要调查对象之一。“2004年4月30日,中国轻工总商会在北京召集烫衣板企业开应诉会,全国近百家生产烫衣板企业只有我们一家企业参加,协调会也是不了了之。”
  不久,美国商务部裁定倾销成立,包括顺德恒业公司在内我国烫衣板企业退出了美国市场。“之前,我还向所有国内行业企业发信,提出被调查企业联合应诉,结果只有一家回应。你说怎么可能赢?!”面对记者,叶还是耿耿于怀。
  参会的东华大学管理学院顾庆良教授评论以为,结局不如意的原因其实并不复杂:一方面,中国熨衣板行业的各企业间没有很好地联合起来;另一方面,缺乏一个有效的行业协会从中组织协调。
  “这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案。”顾告诉记者,在珠三角和长三角这些我国制造业重镇,近年来尤其是近期,家具、家电、陶瓷、纺织、家庭用品等领域,无一例外遭遇国外的反倾销调查。“我这边掌握的数据,从2001年至今做出终裁的6个反倾销案例中,鲜有企业联合应诉,几无应诉成功的,更没有一例是能寻见行业协会的身影。”
  自诩为“孤独斗士”的叶中平表示,他已经“久病成医”,摸清了美国商务部的脾性,决定花大价钱聘请美国的律师事务所“在截止日期前冲刺复议申请”。但当听到论坛上,政、企一致呼吁适格行业协会早日出现时,叶还是回过头来笑对记者,“我就是想听到这个消息,但愿能早点成为现实。”
  随后的采访中,佛山市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张文俊则表示,实际操作中,必须发挥行业中龙头企业的作用,这样才能具备权威性和制约力。而一旁的一广东民企老总则是不客气地接过话头,“看看现在这些行会的负责人吧!不是退休下来的政府官员,就是以前的国企老总,指望他们能够代表我们的利益?!”
  
  行业协会的“江湖地位”尴尬
  张文俊的话里,其实折射着一种尴尬,而这种尴尬,其实也为行业协会自身所清楚体认。
  就在叶中平接受记者采访表示着对行业协会期待的同时,佛山家电商会的代表正对着龙永图高音发问:“现在的行业协会工作很难开展。企业抱怨我们不得力,但是实际情况也在于,我们可以行使的权力少之又少,经费有限而且少有规范明确。一句话,请问您,这种情况下我们靠什么来积累自身的‘江湖地位’呢?!”
  话音未落,行业协会座位席上的代表是齐声鼓掌。一代表告诉记者,“很多人一提到行业协会,就想到倚仗主管政府部门,‘捞钱’、‘养人’的‘二政府’。但是实际上,也存在着一些‘缺钱少人又没权’的行业协会。”佛山禅城区工商联合会代表郭敏茜给记者分析,规范的行业协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会费、会展以及从事政府、企业、事业单位委托的事项而获得的报酬,再就是为企业提供培训。
  记者了解到,论坛后,由广东省工商联、统战部联合组成的调研组抵达顺德,调研当地商会、协会发展状况。与会行业协会代表透露,“会上提的最多的还是运作资金问题,很简单,没有钱就无法持续发展,还谈何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复旦大学企业管理系主任苏勇对此表示,其实最自然的方式是,在会员企业中挑选行业协会骨干人员。“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相信你代表他们的利益。然后确定协会规章。现在不少行业协会里的人,相比企业雇员而言并没有什么专业性知识、技能,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凭什么给你交会员费?”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余晖则是对一个行业协会在反倾销事件中可做的和应该做的职责义务进行了些归纳:包括价格协调、收集产业数据、游说政府、提起反倾销申诉、参与反倾销预警体系的建立。“只有这样,权威才能在能力的基础上自证出来。”
  
  开始了的未来
  佛山纺织协会会长刘崇孝在分析此次造成中国和欧美国家发生纺织品贸易冲突的原因时表示,国内企业间压低价格抢订单并盲目生产疯狂出口,在相当程度上造成了贸易摩擦的激化。
  而龙永图也在佛山论坛上强调“反倾销问题,内忧胜于外患”!其还提出,现在的情形是,我们不仅是需要适格的行业协会,我们必须要有“带牙齿”的行业协会,“哪一个企业违背了行规,就有能力去坚决惩罚”。
  “国内的行业协会还是不合格的防守状态,其实国外的行业协会已经是优秀的‘进攻组织者’了,是相当部分的针对中国反倾销案件的提起人或者实际组织者。比如日本对中国出口的草菇、大葱和蔺草席制品的反倾销诉讼案,就是由其国内有关的农民协会首先提出并胁迫政府提起的。相较而言,我们的机构还是‘童年’。”
  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的首席反倾销师于永达在做全局分析时告诉记者,在我国,进出口行业主要由纺织进出口商会、机电进出口商会、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等5大全国性商会统领,各地根据需要设立分支协会,“从权威性角度来看,五大商会在业界影响力足够,但各地的分支协会显然力不从心。”
  而产业损害调查局特派员李振中认为,行业协会之所以无法树立足够的权威性,关键因素还在于它的职能范围没有明确的法律授权,因而运作起来困难重重,他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加强行业协会的立法。
  “在发达国家,行业协会是非盈利性质的中间组织,承担着协调业内企业、进行行业自律、出面解决共同问题等职责,政府、企业、行业协会被视为现代社会的三个支柱,呈现一个三角形关系,不存在谁隶属于谁的问题。”
  李振中透露,鉴于行业协会目前在反倾销中的缺位与失位局面,法律上赋予行业协会明确职能与定位已经摆上国务院议事日程。“商务部目前已经制定出相关的法律草案,并上报到国务院,其核心内容就是行业协会的法律地位。”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请拨打

全国服务热线:0757-22280888

© 2017 China-Forever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5008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