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企业如何避免错失良机?
日期:2010-12-21 作者:管理员
| |||
前些年,浙江家用品制造业的许多老板每年都出差去日本和韩国一次,目的是寻找自己认为有市场开发价值的产品,购样回来就马上开模具,组织生产投放国内市场,这种做法使一些企业尤其是塑料制品企业取得巨大成功。但近一两年这条路不太好走了,因为市场模仿的速度太快,太多老板都采用这种产品开发方法,而模具的制造投入大,但若市场周期短,投资与回报不能成正比。渐渐地,这些老板们对此已有所顾虑。 从浙江回到顺德,在“十二五”期间,顺德的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应如何应对复杂的环境,实现跨越式发展,笔者认为有几方面需要注意。 首先,转型与转移是两个概念,随着人力资源成本、用地成本等的上升,顺德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外转移是必然的趋势,且在“十二五”期间将达到高潮。而在产业转移的同时,也将出现产业转型。整体而言,顺德企业在这方面的认识相对来说还不够深入,政府可更多地关注东莞的产业转移。笔者认为,东莞是走在顺德前面的,顺德可以研究其产业转移的路径及对社会民生的影响。 顺德的制造业与东莞不同,它是顺德人经济,即很多企业的老板都是顺德人,如美的、格兰仕、万和等等,不少从香港来顺德投资的老板也是顺德籍人。他们有需要也有心愿把企业的总部留在顺德,形成以品牌、营销、产品研发这些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功能性的顺德总部经济。今天,顺德与广州这个华南最大都市的交通对接以及城市一体化的推进,也进一步支撑了这种趋势。 对于产品创新的价值,企业老板们应是深有体会的,问题是创新的难度大、风险高,周边可学习的成功例子不多。而中外历史都说明,大变动时期是最有创新动力基因的中小企业冒尖的机会。在顺德演绎的故事,就是通过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首吃上市螃蟹”,之后于1998年探索MBO管理人员持股,成就了今天千亿元规模的美的。美国的代表作,就是今天还在纳斯特这个美国创业板上市的微软、英特尔这些世界级的企业。 内需的重要性,今天出口制造企业都很明白,但应如何去做? 这里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如何开发适合中国消费者的产品,如何做适合中国消费者的品牌。广东合中广运家用品公司的整合家用品出口制造商为股东的几米几何店,就是合作共担做内销的一种实践,相信这方面的实践以后将探索出更多的成功模式。目前内需市场也处于大变阶段,如在去年初顺德政府和顺德外商投资协会的座谈会上,我解释为何顺德家电今天已不能组建如苏宁、国美这样的零售集团的原因,就是“苏州过后无艇搭”,希望顺德有竞争力的、零售市场还没过“苏州的”其它行业不要再错失良机了。 随着产业转移,顺德的人才结构将会发生改变,从以生产制造的人才为主,变为以产品开发、营销、品牌的专业人才为主,这是顺德总部经济所决定的。而这就会出现区域间的人才竞争问题,顺德政府要在这场人才竞争中获胜,需要创造条件,形成这些人才真正需要的环境。所以对于“十二五”规划中提及的组建顺商学院,笔者认为是非常好的方案,但这要与相关的大专院校资源整合为好,因为教育需要时间积淀。 未来,还有一个重点是风投,按规划的项目之一是成立区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公司,这有利于培养新兴产业,但对企业而言风险相当大。可以考虑由政府牵头去成立且占比较大的股份,等稳定后政府再逐渐退出。 笔者多次提出应对中小企加大“放水养鱼”的力度,为企业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这是指在工商、税收方面提供更多的方便。民营中小企对社会最大的贡献首先是解决社会就业与拉动内需,建议政府考虑调整对这类企业社会绩效考核的权重,减少他们对地方GDP和税收的贡献任务。 (作者系广东宝丽雅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