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中國出口企業遭遇內銷“門檻”
日期:2009-05-16 作者:管理员
作者 索有為
為幫助中國出口企業應對金融危機,擁有“中國外貿晴雨錶”之稱的廣交會從第一百零五屆開始,取消多年來針對內地採購商的採購或入場相關禁令,內銷產品得以在廣交會展位上亮相;中國商務部還為此專門組織兩場出口企業內銷對接會,據統計有近千家出口企業參加。五月四日,為廣交會第三期專設的內外貿洽談會在廣州琶洲展館舉行。然而,出口企業開拓內銷市場的強烈慾望,卻在內銷市場的“門檻”前遭遇困惑。
廣東寶麗雅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的葉中平對記者說,該公司五年前就開始在內銷市場發力,但不幸的是,五年來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葉中平說,在出口不旺的情況下,內需就成為大家目光追隨的焦點。但對一直未做內銷或剛做內銷市場的企業來說,這並不能成為救命的稻草。與國外市場相比,內銷市場“陷阱”更多。由於銷售終端渠道的壟斷,中間要開支大量的隱性成本,如進場費、促銷費、條碼費、退貨損失、保底費……都不利於生產企業經營內銷。雖然內銷報價都比出口高,但終因交易成本過高導致虧損嚴重。
不少有意開拓內銷市場的公司也“大倒苦水”:北京佳美麗家陶瓷有限公司稱,出口產品的品牌在國內認知度低,很難順利進入商場;北京天壇有限公司則擔心新品推出後,國內市場很快就會被倣冒。
中國超市聯合採購交易聯席會議秘書長顧國建透露,為了與出口企業對接,國內一些大型連鎖超市已承諾不收產品進場費用、現金買斷、不退貨等。這樣的姿態固然讓人欣慰,但內銷的門檻依然讓人望而生畏。在外貿市場已經如魚得水的中國出口企業,面對很難在短期內消除的內外貿“鴻溝”,跨越之路將是漫長而艱辛的。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日前在廣交會上表示,要消除出口和內銷在經營模式、交易結算方式等方面存在的諸多障礙,為出口商品進入內銷渠道提供便利。對於出口企業在內銷市場上的顧慮,姜增偉說,商務部正抓緊研究解決之道,總代理、總經銷是其中一個很好的模式。
在廣交會舉辦內外貿對接會之前,商務部專家也表示,國內市場的地方保護壁壘遠高於外需市場的貿易保護壁壘。要促進內地採購商借助廣交會平臺採購暢通,不僅要改變部分地方保護體系,還應該大力發展現代物流,促進貨物的國內流通效率和降低流通成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