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共建科技园 顺德能否分杯羹?

日期:2017-02-14   作者:管理员

在不久前的广东省“两会”和佛山市“两会”期间,佛山市委书记鲁毅在多个场合提及广佛将携手打造超级城市。在我看来,这表明广佛同城经过八年多时间的酝酿与深化,如今再次迈上了新台阶,由“广佛同城”向“广佛同心”转变。

实际上,广佛同城早已不是新鲜话题,我也一直在关注两地的同城化进程。早在2010年,在顺德大良2011-2016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专家评审会上,我就提出顺德应将自身定位为一个以华南——广州为中心的大都市群中的卫星城。

为什么会得出这一结论?首先从历史进程上看,顺德与广州的交往与互动已有几百年历史。近代以来,广州与顺德之间就有“前店后厂”的讲法,前店是广州的十三行,后厂的丝绸生产于顺德。而历史上的南番顺(指:南海、番禺、顺德),更是广府文化的核心区。

到改革开放初期,“星期六工程师”兴起。广州的工程师们利用周末时间来顺德指导生产,解决问题。如今在美的集团内还能看到描绘这一场景的雕像。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顺德办起了“三来一补”等外商投资企业,引进了现代化管理模式及海外销售经验。此后近三十年,顺德学习港澳的模式,对内提升水平,对外展开走向全球的营销,以此提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

近年来,顺德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阶段。参照芝加哥、法兰克福、大阪等世界知名工业大市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处于这一阶段的顺德对人才的需求应由蓝领工人往更高层次晋升。因此,我当时提议顺德应利用毗邻广州这一华南最大都市群核心区的天然优势,打造广州卫星城,引入人才资源。

现在看来,我的想法与顺德区委区政府不谋而合。随着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顺德,不久前顺德提出要打造广州大学城卫星城。虽然提出的时间点不同,但顺德的这一举动表明,顺德要继续发展,就必须打破行政区域壁垒,主动与广州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对接,这也是大势所趋。

同样是区域合作,还有一座城市不能忽略,那就是深圳。

最近我留意到一条新闻:香港特区政府与深圳市政府签署备忘录,在落马洲河套地区联合发展“深港创新及科技园”。如果这一项目真正得以落实,那么顺德应尽早主动对接,寻求合作。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可以参考英国剑桥的案例。去年11月,我曾到剑桥走访,发现当地建设了一个研究院区,里面坐落着各类研究机构。

据了解,这种模式正是参考了美国硅谷,即把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结合。其中,科研机构进行前沿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而企业则专注技术成果转化,将研发产品与市场对接。当前,几家大型医药企业就将科研资源与市场进行了很好的对接,推动了医药产业的研发走在世界前沿。

此次,深圳与香港的合作也遵循了这样的模式。香港有很强的科研基础,几所高校跻身世界大学排名前列。然而,香港的产业结构导致它缺乏前沿技术转化的土壤,这也为香港深圳“牵手”提供了动力与空间。

我认为,一旦“深港创新及科技园”落地,将发挥出较强的“虹吸效应”,吸引世界级的科研人才、团队入驻园区。届时,该园区的辐射范围将超出深港两地,辐射整个广东。在此背景下,顺德应及早谋求对接,从中分一杯羹。

可喜的是,顺德早已看到机遇。我留意到,去年底顺德已在深圳举办了一场城市路演活动,谋求与深圳进行系统性对接。

被称为国内“创客第一人”的李大维曾说过,在互联网时代,一个新的产品创意首先会通过众筹获得第一拨消费者的认同,而后寻找工厂将其落实成产品。

目前,智能家居发展势头强劲。相信凭借深圳的创新要素资源与顺德雄厚的家具、家居、家电产业基础,未来两地在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合作前景广阔。

放眼当下,顺德应如何着手发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深圳已经聚集了大量风投基金,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本支撑。因此,顺德可着力与深圳的风投基金进行对接,推动本土创新创业。

其次,顺德应继续发扬自身产业优势,为创新型人才、团队提供培育土壤,让他们在顺德进行技术成果转化,为本土传统产业转型注入新活力。

此外,顺德可密切关注“深港创新及科技园”这一项目的发展,尽早明确自身需求,主动与园区内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对接,抢抓发展先机。

(作者系广东宝丽雅实业发展公司董事长、顺德工商联副主席、顺德区政协委员)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请拨打

全国服务热线:0757-22280888

© 2017 China-Forever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5008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