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产品附加值才是根本出路

日期:2007-07-02   作者:管理员

外贸专家解读此次出口退税大调整,并提出解决之道

www.sc168.com2007年07月02日来源:珠江商报作者:吴日辉

  商报记者 吴日辉 报道
  2006年9月、今年4月15日,国家相继对出口退税政策作了调整,相隔2个多月,又一次出口退税调整来临:6月19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出台,退税调整多则将13%的退税税率直接取消,少则从13%减少为5%至11%不等。这与历史上的历次调整相比,程度与范围都是空前的,2831项具体的调整商品占到了海关税则全部商品总数的37%。
  如此频繁、空前的出口退税调整意味着什么?出口退税调整对中国市场经济有何意义?此次调整对企业有何影响?企业如何应对?顺德外贸专家、广东宝丽雅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叶中平认为:“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想大量的企业还是能在这种竞争的环境下,锻炼更强的体魄,应对以后更大的风浪。”

  出口退税调整有四个大前提
  记者:国家对出口退税调整近年来很频繁,此次调整力度和范围又是空前的,而且没有过渡期,意欲如何?
  叶中平:这次调整等同于人民币升值约4%,但这只影响出口企业,而不同人民币升值的影响面这么大。而这次调整是出口企业能估计到的,但下调的力度这么大,这么广,特别是对顺德主产的轻工产品下调这么多品种与下降率是出口企业无法想的,所以讲这次大面积,大幅度的出口退税下调(注:不少由13%调为5%)是前所没有的,这里我们看到四个大前提:一是中国的外贸顺差不断大幅加大;二是在人民币升值的前提下外贸顺差不断大幅加大的结果,加速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三是出口退税的下调,会影响中国这个以劳动力为主的生产大国的人口就业,这是个社会稳定的问题;四是政府对国内产业的调整和引导政策的体现。这次7月1日实施新的出口退税政策,明显地要减少外面顺差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引导企业走向节能低耗、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的路上。我想中央政府有这样的看法:(一)、从2003年开始,国家对出口退税率由平均值15.5%下降到12.5%,到今年4月15日,多次调整(主要为下降)和取消了不少产品的出口退税(主要是高效能、耗资源产品)。这些行动对减少外贸顺差和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实际结果影响不大,所以才有这次的大动作;(二)、如果经过调低出口退税实施后的今年第三季度,国家数据统计反映出现了出口大幅下降,或某些产品结构大量下降,且严重影响就业问题。这时中央政府又会把相关的产品的出口退税率重新调上。这是国家调节经济的杠杆。而这次通知又没有设立以往的过渡期,我想可能目前外贸顺差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太大了,如再给过渡期,压力就更大。但我相信6月的出口一定会猛增,因为大家都抢于7月1日前出货。
  还有一个原因值得指出的,近来中央政府指出中国的出口有虚增事实,而且数量估计也很大。虚增的原因主要有二点:(一)、国际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采取把外币换成人民币的方式用作把出口值加大的销售的方式,并收汇到国内结汇,以解决大额外汇转换成人民币这个困难的问题;(二)、在出口退税率现还较高的情况下,这种方式的成本可能为零,甚至有一些利益。但7月1日起的大幅下降出口退税,使之成本增加,会出现负的利益。因此可以减少出口虚增。

  出口退税是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
  记者:出口退税的调整是否意味着中国市场经济越来越完善?请分析出口退税这种手段对中国市场经济的意义?
  叶中平:中国从1985年4月1日实行出口退税政策,1994年1月国家实行现时的增值税,国家继续实行出口退税;1996年出口退税平均值大幅下调为6%;1998年又从6%上调到15%,当时的原因是因为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下降;2003年开始,是新的一轮出口退税的下调。
  对出口退税政策,历来争论很多,也涉及到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利益,我的经历中也出现过国家大量拖欠出口退税的情况。这里有几个观点:1.出口退税是在产品全过程所征收的税收全部退还给出口企业,这是国际做法,现时西方国家都这样做。这是合适WTO原则的。例如我们去西欧旅行,在商店购商品,还可以在出关时取得退税的。2.出口是国民经济三驾马车之一(投资、内需、出口)。出口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特别是中国这个人口大国,出口企业所形成的产业链,提供大量的就业人口,这对社会的稳定、社会的和谐起着重大的政治意义。3.出口退税是制度还是政策的问题,学术界在争论。有人认为,出口退税应为制度,并必须按照征多少退多少的方式(这是西方国家现在普遍实行的出口退税的方式)。而不应因为现时碰到的问题,来改变这种制度,而应从其它的方法来解决现时的问题。也有人认为现阶段的中国出口退税应为政策,是政府调整经济的重要手段,而这手段的力度是明显够强的,也是有效的,且见效快的。4.出口退税是引起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的利益关系的一个重要的焦点。因为这涉及产品的增值税在不同的地方征收,而这涉及地方与中央的利益分配比例;而出口地的政府负责退税,也涉及与中央的利益承担的问题。从而又产生了产品的主要征税地与出口退税地的不同,而承担(所得)不同的问题。此事也是之前国家大量拖欠出口退税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央政府也为此调整过不同的承担方式。
  我认为出口退税的调整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发展关系不大,是体现国家用什么手段来调控经济,这是一个用经济手段调控的方式,这比行政手段还好。

  创新、提供优质的服务才是长期的方向

  记者:出口退税调整是否会对企业出口模式有所变化?有哪些变化?
  叶中平:米贵大围事(这是广东话,讲米价高了,是大家所有人的事,因为大家都要吃饭(米),这话是针对中国国内的同行而言)。同样的国内企业同样的产品,比如这次都从9%下调到5%,即下降了4%,也就是产品报价要上升4%。如果这个产业都是中国国内的企业竞争的话,就等于整体产品上升4%,这就是米价贵了大伙们的事了。但我们还要考虑国外的竞争环境因素。中国产品出口,除了本国的同行竞争外还有二个竞争对手:第三国竞争对手。比如宝丽雅的其中一主要出口产品熨衣板,在欧洲这个国际市场,还有一个国家———土耳其的熨衣板产业,这是与中国行业竞争的对手。如果中国的熨衣板出口退税下降4%,这样就跟土耳其的竞争对手的价格拉近4%,这就要看土耳其这行业的现时竞争力了,有可能这4%会改变中国产品在欧洲市场的竞争格局;入口国的同行对手。又为上例,欧洲市场有本地的熨衣板生产厂家,这中国产品4%的价格上升体现为中国货贵了4%,也可能影响整体的竞争格局。

  记者:企业如何应对出口退税调整?
  叶中平:国家的政策现时非企业可左右的,虽然出口企业在不同场合下大喷苦水,而且还要面对劳动力成本快速的上升的压力。我们还是要面对现实,我们还要生存还要发展。我想有以下的应对方法:第一,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这是一条难行但也要行的路,涉及企业战略的调整,这包括在品牌价值方面的提升;用创新取得比OEM多一点的利润来应对这些的变化;多从ODM、BOM上思考;第二,强化服务。这也是一条艰难的路,从服务的增加,使产品的售价也增加,使客户认为与你公司做生意,虽然产品价格高一点,但服务好,还是值得的。这里有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二个维度,要知道客户需求的是什么服务,自己又有什么能力提供这样的服务。这个层面强于制造、强于成本控制,对于“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本土制造企业来讲是个大难题。我们可把产品成本体现为硬件,而服务水平体现为软件。而软件的提升的难度的确很高,首先对外销售的人员要有服务意识和能力。
  第三,选择有利润的产品上。这是等于产品转营了,由A产品到B产品。这也是一个方法,但要明白,同行的人就算比你的聪明差一点,他迟早也会明白的,也会由A转到B,这样又重复无利润的情况。所以学习创新、学习提供优质的服务反而是长期的方向。

  链接

  出口退税政策发展历程:
  ●1985年3月,国务院发布通知,规定从1985年4月1日起实行对出口产品退税政策。
  ●1994年1月,改革退还产品税、增值税、消费税的出口退税管理办法,建立以新的增值税、消费税制度为基础的出口货物退(免)税制度。
  ●1996年,中国政府将出口退税率从11%、13%、17%分别降为3%、6%、9%。
  ●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出口退税率逐步提高,出口商品的综合退税率由原来的6%提高到15%。
  ●2002年,对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出口退税全面实行“免、抵、退”税办法。
  ●2003年,由于经济局部过热,出口欠税严重,政府将出口退税率由15.5%调整到12.51%。
  ●2003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出口退税率的通知》正式出台。
  ●2006年1月1日起取消多项皮革类原材料的出口退税政策,并下调了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2006年9月15日起142个税号的钢材、部分有色金属材料、纺织品、家具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下调;有重大技术装备、部分IT产品和生物医药产品以及部分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出口的高科技产品、部分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品出口退税率上调。
  ●2007年4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将进出口税则(2007年版)第72章中的部分特种钢材及不锈钢板、冷轧产品等76个税号出口退税率降为5%;型材、盘条等另外83个税号的钢材产品则取消出口退税。
  ●2007年6月18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规定自7月1日起,取消了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低了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10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免税政策。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请拨打

全国服务热线:0757-22280888

© 2017 China-Forever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5008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