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企业竞合是长效之策
日期:2007-02-12 作者:管理员
摘自:2007年2月12日《珠江商报》记者:吴日辉 作者:叶中平
中国汇率浮动机制启动已经一年多,人民币升值带给企业压力的同时,也迫使企业尝试各种应对方法。据记者了解,目前企业所采取的策略主要有:对冲机制、合同协商、外币报价、使用外汇金融工具、出口产品结构调整等。外贸专家叶中平认为,长效之策是出口竞合,使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影响能真正反映再产品升值上。
可尝试用欧元报价
叶中平多次撰文指出,2006年对欧盟的出口用欧元作为报价以及收取欧元。“去年数据表明,2005年12月30日的100元欧元对人民币基准价卫956.24,而到2006年12月31日这数据卫1026.56,即人民币对欧元贬值了7.35%。我们再看同一个周期的数据,兑损价由807.09上升到780.73,即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了3.27%。如果2006年你的企业真用欧元作出口收汇,那恭喜你了,你有了10.62%的额外收入(7.35%+3.27%)。10.62%的比率对只有几点利润的企业一定是极大的数。”
叶中平认为:“今年美国还在伊拉克打仗,对美元还是会影响的,欧元还会强过美元的,所以今年仍然可以用欧元报价。”
人民币升值使得企业报价方式发生了变化。随着人民币得不断升值,已有越来越多的顺德出口企业开始寻求调整结算币种的方式赖规避结汇风险。尤其是去年以来,随着欧元、英镑等币种的不断升值,顺德一些外贸企业纷纷采取用欧元作为国际贸易结算的币种,结果获得了不少意外的收益。据悉,以前因为美元是相对比较稳定的币种,所以出口企业普遍都用美元报价,但目前情况发生了变化,欧元、英镑等成了报价单位。另外。报价期限也发生了变化,有效期从一年变为半年,出口企业开始考虑汇率浮动带来的风险。
根本之策在于提高产品竞争力
去年年底,顺德几家规模不大的中小民营家电企业,联合出口了数十个货柜的产品。中小民营企业横向联合,适时“牵手”形成利益同盟,已悄然发展成为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一种新时尚。据了解,参加大型商品推介会或供需见面会时,他们联合起来租用一个摊位,推销多家企业的产品;出国考察市场或洽谈业务时,各企业抽出人员参与,分工合作。联合的佳果是为了企业节省了开支,增强了规模效应。在同行的带领下,这些企业先后通过了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多个国家的产品质量认证,他们的产品可直接出口到那些国家。由于形成了横向联合体,企业之间的利益和风险相近,企业主之间经常交流经营管理心得,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广东伟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杨刚透露,伟雄出口比较少,而且出口产品分散在几个公司,汇率的变动带来的影响不大。业内人士认为,企业内外销比例调整也可以缓解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
人民币升值使得企业利润下降,一些本就利润很低的产品面临亏本困境。业内人士认为,应对人民币升值的最根本之策在于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提高产品利润。